天然 美玉 文化
石晶缘珠宝翡翠批发
当前位置: 翡翠 > 认识珠宝 >

玉在中国发展史中的地位

时间:2021-07 编辑:石晶缘点击:


中国是世界用 早的国家,至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因的质地高雅,被视为圣洁之物,作为权利和吉祥的象征,得到历代王公贵族的喜爱。中国器工艺精湛,在世界九负盛名,保存完好的历代器是先辈留下的珍贵财富。这些历代雕制品,客观的记载了中国数千年来思想、文化及生产力的发展简史。


(一新石器时代


此期和石不甚分明,雕多以实用的生产工具为主,在浙江太湖地区河母渡文化和量诸文化遗址出土的器中,有斧、铲、刀和形状简单的壁、簧、块、珠等。料以蚰为主。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能有如此精美的造型是难以想象的。



(二夏商周三代


进入青铜器时代,变成贵重之物,亦同时为石工艺品时代。如祭天用的壁、祭地用的琮、传达王令的圭、封官拜爵的佩等。在河南安阳市郊小屯村发掘的第二十四代商王武丁的三个法定妻子之一的“归好墓”总有几百件蚰、白、碧、青的猪、牛、样兽形器和蝉。这些工艺品,立体镂空,平面浮雕,线条虽较简单,但造型粗旷形象。妻的锯、切、琢、磨、钻等工艺已有相当水平。另外在这个时期已有识之人才,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卞和。


(三秦汉至唐


在这1200多年之间,雕工艺相对发展缓慢。汉代以后石用做礼器日渐减少,多偏重装饰品。在王宫贵族 时兴用的是裹尸用的衣。河北满城出土的中山靖王(西汉刘胜和王后窦涫墓中两件衣,每套衣由2000多片长方形和极少的三角形片组成,每个小片四端有小孔,孔孔之间分别用重700克和1100克的金线连接,构成一个与人体形态相似的,并裹于其外的衣。片有软、蚰绿松石、孔雀石、玛瑙等。此外,在江苏徐洲东汉墓中,曾出土一套“银缕衣”,扬州出土一件铜缕衣。由此可见此时遍布中国南北的匣葬是多么的流行。


唐朝佛教兴盛,庙宇中白佛像甚多,宝石、石、多用做装点佛像的饰物。唐朝开始的对外交流、跨国经商,引进了棉带内的翡翠,为中国雕增加了 优质的石品种。



(四宋元


器琢磨的技艺已达质的飞跃,宋代宫廷已专设“院”,开始运用石的自然俏色取材,浅磨深琢,浮雕圆刻。对于礼器和饰物之作比之上古花纹繁缛、精致。宋代著名的器有兽形做图案的玺、辟邪物、压尺以及簪饵,凤衩等饰物。


元朝开国元勋忽必烈在开国大典宴请众人饮酒用的“渎山大海”,直径1.5米、高0.66米,外壁雕满海兽、飞禽之物,造型雄伟浑厚、气势壮观,现在完好的保存于北海公元的团城。“如意”作为吉祥的珍贵赠品也始于元朝。


(五明清


明清两代是我国古器发展的兴盛时期,明未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有“良虽集京城,工巧则推苏州”的记载,这说明雕工艺相当普及,能工巧匠甚多,并已形成权威,雕刻师。明代以琢雕刻师陆子冈的作品为代表,他的工艺细腻精巧,形态逼真。他制作的“水仙簪”玲珑剔透、奇巧精美。花茎细如毫发。他所雕琢的白镂空有十三个连环,说明镂空技术已达到极高水平。苏州能有这样的琢雕刻师,其前必有师教,其后必有垂范。说明在明朝的中国的生产力的发展已达相当先进的水平。硬度大于7的翡翠佳品在明朝文物中已常见。


清代雕工艺已达我们之高峰,特别是乾隆年间,宫廷里设立的器造办处,督办料的开采和调运,监制器的制作。清代雕工艺与明代相比,花纹的棱角规矩方正。器制作品非但形态逼真,工艺精湛(浅刻、浮雕、圆琢、隐起、镂空,而且料也很考究,主要是缅甸进口的翡翠和新疆的和田软


清代宫廷收藏器极多,除历代王朝留下的器珍品外,主要是臣下的贡献和清宫造办处制作的珍品。主要代表作是清宫乐寿堂里的陈设的“大禹治水山子”巨作。乾隆四十三年(177间,乾隆皇帝将由新疆和田耗时十年运来的巨大料运至扬洲,集中全国琢名手琢磨,使大禹治水时的劈山开河的大无畏气势逼真的展现在“山”上,“大禹治水山子”高2.42米,款0.96米,是世界 大的件!

关键词:玉,在,中国,发展史,中的,地位,中,国是,世界,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