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 美玉 文化
石晶缘珠宝翡翠批发
当前位置: 翡翠 > 和田玉 >

和田玉的皮色分类

时间:2021-07-26 编辑:石晶缘


璞,古人是说蕴藏有之石,或未琢之。《韩非子·和氏》:"王乃使人理其璞,而得宝焉。"这是指蕴之石;《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于此,虽万镒,必使人雕琢之。"这是指未琢之。 

自古以来,对璞十分珍视,被当作宝物。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曾有详细记载:"凡璞藏,其价无几。璞中之,有纵横尺于无暇玷者,古帝王取以为玺,所谓连城之璧,也不易得。起纵横五六寸无暇者,治以为杯(,此已当之重宝也。"说明璞在古代是非常珍贵之宝。本世纪初谢彬访问新疆,见和田"有皮者价尤高。皮有洒金、秋梨、鸡血等名,盖之带璞者,一物往往数百金,采者不曰得,而曰得宝"。可见,璞即使在现代仍是很贵重的。

的外皮,按其成份和产状等特征,可分为色皮,糖皮,石皮三类。

色皮:和阗子外表分布的一层褐红色或褐黄色皮。如前述,皮有各种颜色。石界以各种颜色而命名,如黑皮子、鹿皮子等等。从皮色可以看出子的质量,如黑皮子、鹿皮子等,多为上等白好料。同种质量的子,如带有秋梨等皮色,价值更高。皮的厚度很薄,一般小于1毫米。色皮的形态各种各样,有的成云朵状,有的为脉状,有的成散点状。色皮的形成,是由于和田中的氧化亚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成三氧化铁所致,所以它是次生的。有经验的拾者,到中下游去找带色皮的子;而往上游,找到色皮子的机会就很少。此外,在原生矿体的裂缝附近也嫩能偶尔发现带皮的山料,这也是由于次生氧化形成的。

糖皮:指和田山料外表分布的一层黄褐色皮,因颜色似红糖色,故把有糖皮石称为糖。糖的内部为青或白。糖的糖皮厚度较大,从几厘米到20--30厘米,常将白或青包围起来,呈过渡关系,糖产于矿体裂隙附近。对且末县塔特勒克苏石矿糖的糖皮进行研究,为和田氧化所致。再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糖皮由透闪石微晶组成,呈壕状和交织纤维结构,单偏光下可见淡褐色铁质在透闪石中呈云片状分布。糖皮的化学成分经化学分析,结果:

SiO256.85%,AL2O30.98%,CaO13.64%,MgO22.895,Fe2O30.98%,FeO0.88%,

MnO0.18%,TiO20.05%,P2O50.06%,SO31.28%,H2O+2.69%,H2O-0.33%,灼失量3.48%。电子探针质谱分析结果为:

SiO256.88%,AL2O30.44%,CaO13.98%,MgO23.55%,FeO0.84%,TiO20.07%,

Cr2O30.02%,K2O0.00%,Na2O0.59%,H2O3.5%等从化学成分可知,糖糖皮与白近似,但有两点明显同不,一是Fe2O3>FeO而白中Fe2O3

石皮:指和田山料外表包围的围岩。围岩一种是透闪石化白云大理石岩,再开采时同一起开采出来,附于的表面,这种石包的石与界限清楚,可以分离。当他经流水或冰川的长期冲刷和搬运后,石与则分离。围岩另一种是透闪石岩。如和田再形成过程中交代了粗晶状的透闪石,由于交代不彻底,在的表面常附有粗晶透闪石,这种石皮与界限过渡。工艺界称的阴阳面,阴面是指外表的这种石质。

和田之所以贵重,一是因为色皮可以利用作俏色器;二是因为的质量很好。俏色器制作,中国已有很久历史,直到现在,还利用色皮琢成各种器,使其更富有情趣。一些仿古制中更为常见,如仿古杯和仿古佛手利用秋梨皮和虎皮琢制更显示古色古香。

从璞的特征很自然的使人联想到古代有名的和氏壁。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在《韩非子·和氏》一文中记载了和氏壁的故事。称"楚人得璞楚山中",献给楚庄王,"之相之",认为是石不是,庄王以欺君之罪,剁去卞和的左脚。以后又献给武王,同样又被剁去右脚。直到文王即位,命"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可见,和氏璧原本也是一种璞。开始没有被"人"认出,以后去掉外皮,果然"得宝"。秦国得悉赵惠文王获得和氏璧后,欲夺此宝,诈称愿以十五城换和氏璧,赵国蔺相如巧破骗局,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传说,到秦时,和氏璧被秦始皇用作皇帝玺;汉高祖刘邦作为传国玺;玺后又落入王莽、孙坚、曹操、司马炎之手;在东晋、十六国时,争夺玺非常激烈,先后为汉、前赵、后赵、前燕、晋穆帝所有;南北朝时,玺传给宋武帝,南齐 灭宋,玺归南齐,后又归梁朝、齐文帝;隋灭北周得玺,到隋炀帝灭,玺归唐高祖李渊;唐代将玺传了二百七十余年,到唐昭宗时代才落入后梁;五代十国时,后唐李天帽灭后梁获玺,传到后唐末帝李从珂,从晋石敬塘攻洛阳时,李从珂摘玺登玄武楼自焚,石敬塘功入洛阳,玺已不知下落,成为千古疑案。



关键词:和田,玉,的,皮色,分类,璞,古人,是说,蕴,藏有,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