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翡翠由于其产地的惟一性、成矿的复杂性、产量的不确定性,较之其他珠宝更具收藏价值。据介绍,国内开展翡翠玉石的专场拍卖不过五六年的时间,但有关拍卖数据统计显示,市场价格正处在初期的攀升阶段,参与的客户群体也呈稳步增长态势,投资回报率大致在16%至21%之间。
涉足翡翠收藏与投资,必须对翡翠文化有一定了解。通常,翡翠鉴别除看种质外,还讲究以“水、地、色、工艺”四特性。“水”即翡翠的通透度。“地”指的是翡翠的底章。“色”则是翡翠的颜色、水头、肉章、质地。而翡翠雕刻分南派、北派与海派,南派讲究雕工精细、品相秀气;北派重风格粗犷豪放、品相大气为主;而海派注重人物雕刻与线条流畅。俗话说,在鉴别时,“水、地、色、工艺”俱佳的翡翠值得大胆投资与收藏。
文化独具魅力
中国人爱玉,自古皆有口碑。到了十八世纪晚期,中国玉文化中的主角才逐渐由白玉变成翡翠。但鲜为人知的是,世界上产翡翠的地方有5处,而能达到宝石级的只有缅甸一处。地质学家分析,几亿年前,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在当地碰撞产生了一个大的断裂,地下很深的岩浆就顺着这个断裂往上运动, 后结晶形成硬玉岩,这种硬玉岩是组成翡翠的主要矿物。
明末清初时期,翡翠原石由在中缅边境丛林行走的马帮带回中国境内,制成首饰,受到人们喜爱。史料记载,翡翠取代白玉成为“玉石之王”,与清代皇室的喜爱有很大关系。从乾隆皇帝到慈禧太后,各朝帝皇都对翡翠情有独钟,直接影响了后世人们对翡翠的喜爱和收藏。
虽然翡翠产于缅甸,但其发现、开采、雕刻、佩戴及鉴赏和收藏都和中国文化密不可分。翡翠之美在于其细腻、温润和含蓄优雅,是典型的东方古典美。从传统民族文化及性格来说,翡翠更适合东方人的气质秉性。如翡翠中绿翠、红翡、紫罗兰、青色四彩,被称为“福禄寿禧”的美好寓意,因而更受到东方民族的偏爱。怕翡翠的投资前景再大,也没有百分百安全的投资收藏,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