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 美玉 文化
石晶缘珠宝翡翠批发
当前位置: 翡翠 > 认识珠宝 >

历史人物和翡翠的故事:中国玉文化里的君子与玉

时间:2021-07 编辑:石晶缘点击:


  古代学者为赋予“五德”,与正人君子“仁、义、智、勇、洁”的美德相对应。人的美好品德常与的温润光洁品质联系在一起。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国文化里的君子与的故事。
 
  刻在龟甲上的甲骨文和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钟鼎文,都是我国古老的文字。在这两种古代文字中都有“”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曰:“象三之连其贯也。”大概的意思是“”是一个象形字, 初来源于把三块横用一条贯联结起来。“石之美有五德者”,五德指“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絮之方也”,这是古人对广义的理解。
 
  《辞海》中简化了对的理解,定义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从古至今中国人仍常常“借比德”,借内质的温润光洁来比喻正人君子品德的高尚,比如“谦谦君子,温润如”。作为中国正统思想的儒家对器也是推崇备至,孔子在他的论述中曾多次提到了对器的看法,对制礼器也极为推崇。早在西周时期,佩带成组饰的习俗在一些贵族阶级中就开始盛行,后来儒家弟子对这种佩的习俗在理论上给以肯定,大力提倡“以比德,使佩制度化”。儒家弟子大力推崇器,在儒家的思想上讲究“君子必佩”“无故,不去身”等。文人以佩来表明自己是一位品德高尚,理应受到信任和尊重的君子。佩在身以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要越规出格,不遇凶丧之事不能将佩解下来。此外儒家还提倡“君子比德于”,将道德化、人格化。
 
  这些都大大加强了的文化含量,使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使华夏祖先爱、崇的情结得以继续升华,在社会中引起广泛影响,为后来贵族阶级选择“”作为其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载体作了强有力的铺垫。“和氏之璧”借一块的故事表现了君子的“宁为碎,不为瓦全”的高尚气节,表现了人的精神。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块美,它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里,被尊奉为“价值连城”的“天下所共传之宝”,又称荆、荆虹、荆璧、和璧、和璞。它的传奇在于每次更换主人都伴随着血腥的杀戮。关于和氏璧的 早记载,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并且情节大致相同。
 
  卞和献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能手,他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卞和捧着璞去见厉王,厉王命工查看,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去见武王,武王又命工查看,工仍然说这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非因被砍断双脚而悲伤,而是为这块宝却被说是废石,我是老实人,却被认为是骗子,我是被屈辱感到难受啊!”文王听后深受感动,命人剖开这块璞,见真是一块世间难得的宝,后使人雕琢其璞,赐名为“和氏璧”。楚王得此稀世美后,舍不得雕琢成器,将它奉为宝物珍藏起来。
 
  又过了四百余年,楚威王为表彰有功忠臣,特将和氏璧赐予相国昭阳。昭阳率宾客游赤山时,出璧供人观赏,不料众人散去后,和氏璧不翼而飞。五十余年后,赵国人缪贤在集市上用五百金购得一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经工仔细鉴别,发现此就是失踪多年的稀世之宝“和氏璧”。赵惠文王听说和氏璧在赵国出现,便将和氏璧据为己有。
 
  秦昭王获悉赵惠文王得和氏璧后,立刻写信给赵王说,愿意以秦国十五座城池来换取赵惠文王所得的这块“和氏璧”。赵惠文王收到秦昭王的书信后,一下子拿不定主意,于是召集大将军廉颇和身边重臣,商量应对之策。大伙认为如果把和氏璧送给秦国,恐怕秦国不会真用十五座城来交换,枉受欺骗;如果不给,秦强赵弱,又恐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左右为难,想派个使者到秦国去交涉,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正在此时,宦官缪贤走出来说:“我有个家臣,叫蔺相如,此人智勇双全,不如派他到秦国去。”于是,赵惠文王任命蔺相如做使臣,带着和氏璧西使秦国。秦昭王在章台(秦宫名,旧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水接见蔺相如,蔺相如双手捧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璧非常高兴,又依次递给妃嫔、文武大臣和侍从们欣赏。过了很久,秦王却绝口不提以城换璧的事,蔺相如知道秦王*不会以城换璧,知其有诈,便对秦王说:“这块宝很好,就是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听后,就把璧交给他,蔺相如接过璧,迅速后退几步,身子靠着柱子,愤怒得连头发都快竖起来了,义正词严地对秦王大声说道:“大王想要这块美,写信给赵王,答应用十五座城来交换,当时赵王召集文武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得无厌,仗着势力强大,想用几句空话骗取赵国的宝。大家都不同意把璧送来。可我却认为:即使老百姓交朋友,尚且互不欺骗,何况秦国是个堂堂大国呢?

关键词:历史人物,和,翡翠,的,故事,中国,玉,文化,里,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