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国,关于“和氏璧”的曲折经历和动人故事家喻户晓,只要谈到“璧”,人们马上就会意识到珍宝、财富、价值,就会想到“完璧归赵”的历史故事。那么,什么是“璧”?佩戴或使用玉璧在玉文化中有何寓意?古人对“璧”为何如此钟爱,成为了广大玉器爱好者、翡翠爱好者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之一。 初,璧是一种扁平、圆形,中间有孔,而孔径小于玉身半径的器物或饰品。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了像“8”字形(葫芦形)的双联玉璧和在“8”字上头再增加一个圆圈的三联玉璧。与玉璧类似的器物或饰品还有玉环和玉瑗。玉璧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一直是人们喜爱的玉器之一。 在现代的玉雕挂件(佩件)中,特别是翡翠挂件(佩件)中,已基本上见不到三联玉璧,但可见双联玉璧,而单体玉璧归人了玉扣的范围内,目前仍在市场中大量流行。 在古代,人们使用或佩戴玉璧,是因为玉璧具有多种功能或寓意:其一,玉璧圆的外形象征苍天,中间的圆孔则象征太阳,故它是原始先民用来祭祀苍天和太阳,祈求平安和丰收的礼器,据有关文献记载,礼天是玉璧 重要的功能。其二,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证实,玉璧又是古代的葬器之一。其三,中国古代先民认为“天圆地方”,因璧圆象征天,在玉文化的演变过程中,璧与男性、天、阳、乾等概念联系在了一起,故璧本身承载了众多的人文内涵,在玉文化、玉观念的发展过程中它就有了辟邪禳灾的作用。其四,作为佩饰,在古代它还是财富、身份的象征。在现代,璧的前两项功能或寓意早已消失或被大大弱化,但第三项、第四项寓意一直延续了下来,单体玉璧——一种玉扣,在如今的翡翠市场上被人们称为“平安扣”或“吉祥扣”,成为适合男女老少佩戴的、适应性 为广泛的玉器饰品之一。 云南省腾冲的来凤山上,一座人们为相玉雕刻师卞和建造的、由中国玉器研究会会长杨伯达先生考证为全国仅有的相玉“祖师殿”。腾冲与缅甸山水相连,自古就是西南边陲的重要通商岸口,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就是通过腾冲进入缅甸,然后再通往其他相关国家。据资料记载,腾冲人首开翡翠加工的先河,腾冲人经营翡翠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识别、加工、经营翡翠的过程中,腾冲人景仰春秋时期卞和识宝的超凡眼力,景仰卞和坚贞、执著的信念和献身精神,满怀深情把卞和从千山万水之外请到腾冲这块翡翠的热土上“安家落户”,尊为“相玉祖师”,建造殿宇供奉膜拜。来到卞和殿内,但见卞和雕刻师正襟危坐,神态儒雅安详,炯炯的目光中,透出卓识与智慧,似能洞穿世上玉石毛料的真况假象。 卞和双手捧一轮宝玉,那就是人们所想象的和氏宝璧。殿内悬挂有天下名士赵藩题匾“秀挺昆山”和腾越地方达人手书的“不惮梯山求异宝,遍从航海获奇珍”等寓意深刻的对联,使人对卞和的求真精神肃然起敬。 千百年来,在某些史书中或民间传说中,认为“和氏璧”被秦始皇制作成了秦朝的玉玺,即后来的“传国玉玺”。我们根据玉璧的尺寸和结构特征,不难推断:璧不可能制成玺,“和氏璧”与“传国玉玺”没有任何关系。 ![]() |